Latest Past Events

Key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Issues 2024[Report Recording]

Classroom 6,NYCU Beimen Campus No. 118, Sec. 1, Zhongxiao West Road, Taipei City 100, Taiwan, Taipei City

深耕勞動法研究的邱羽凡老師和長期致力於企業人權研究的Bonny老師於112下學期再度開設「供應鏈企業責任與國際人權」課程,本門課目標為介紹企業供應鏈人權責任在國際層面的發展,以及跨國企業供應鏈人權責任議題的監管法規發展,是以為建立修課同學對於企業社會責任、強迫勞動問題之改善與國際人權之維護的思維,舉辦了本次的講座活動,邀集IHRB的兩位研究員Guna Subramaniam、Neill Wilkins到現場與Bonny老師及羽凡老師對談,不僅針對2024年十大關鍵商業人權議題逐一討論,也針對台灣本土的企業人權議題進行說明與回應。

Can Equal Protection for Workers Transcend State Borders? —The Hard Case of Temporary Migrant Worker Program [Report Recording]

HA Building III University Road No.1001, Hsinchu City

暫時性跨國移工具有雙重身分——既是勞工、也是外國人。身為勞工,其勞動條件理應與本國勞工一樣受到平等保障;然而,身為外國人,亦受到國境與移民管制的影響,移民管制的核心之一便是藉保護國內勞動市場之名,以限縮外國人之就業權利而形成差別待遇,如何面對勞動保護與國境管制兩者之間的張力?在「法律、人權與跨國勞動力流動」主題工作坊系列第二場次,楊雅雯助研究員將分析臺灣的國境管制對移工就業條件的影響,提出平衡兩者的對策,歡迎與會者一同進行討論。

Exceptional Zone at Sea and Dysfunctionality of Law? Future Policies on Migrant Fishers and Marine Life [Report / Video Recording]

Virtual Event

擁有世界屬一屬二遠洋漁船的台灣,有著人數和國籍多元的外籍漁工、有著驚人捕撈量,但為何「血汗海鮮」、「血汗勞動」之名無法去除?為何台灣陸續被歐盟、美國政府、國際人權與環境組織緊盯? 遠洋三法的修訂、權宜船違法的罰責提高,究竟(未)解決哪些問題?本工作坊規劃三個場次:(1)《報導者》的調查報告:造假、剝削、未境的治理;(2)非政府組織服務經驗分享:關懷漁工的前線;(3)法律界的分析:台灣遠洋漁業外籍漁工和海洋生命保育政策的未來。我們舉辦這場工作坊,目的在於探討維護遠洋漁業外籍漁工權益時所面對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