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Past Events

Tibetan Refugees in Taiwan’s Court: Citizenship and Human Rights[Report Recording]

HA Building III University Road No.1001, Hsinchu City

依據移民法第16條第4項的規定「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以前入國之印度或尼泊爾地區無國籍人民,未能強制其出國,且經蒙藏事務主管機關組成審查會認定其身分者,移民署應許可其居留。」這些無國籍者的身份查驗與認定,台灣的政府採取的是來台持有的護照認定,而忽略了難民在前入國的生活以及人權的議題。
本工作坊將針對當前滯台藏人向台灣政府提出訴訟的個案,邀請相關的法律人士、協助處理的NGO組織代表、台灣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委員、以及在台藏人分別從難民生活的處境、公民身份的多元性、人權議題等面向,呈顯當前台灣法律面對難民審理的限制,並思考如何從這些案例促進台灣對難民人權的保護。

國際行動者的實踐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ers [Report / Video recording]

HA Building II University Road No.1001, Hsinchu City

身為行動者,從台灣走向國際,此次將從現行家扶基金會之社會工作者張齡之分享於國際服務實踐的樣貌,以及帶出如何與現地NGO與國際INGO組織共同的合作經驗。接續,將由藝術工作者朱筱琪分享個人於中東的參與實踐,與現地NGO、當地參與者合作的想法與經歷,與加入國際非營利組織的歷程。

唐南發|難民與移工:馬來西亞的平行社會

HA Building III University Road No.1001, Hsinchu City

自1970年代中開始,馬來西亞就成為東南亞難民暫居的主要國家之一,四十幾年來收容過來自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印尼,緬甸,泰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難民。 但馬來西亞並未簽署1951年聯合國的難民公約,因此無義務為這些人士提供教育,醫療和就業機會,於是這些責任主要由駐在馬來西亞的聯合國難民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UNHCR)扛下來。直至今日,有高達16萬的各國難民和尋求庇護者向UNHCR登記,這個數字尚未包括因菲律賓南部動亂而長期居住在沙巴,難以估算的菲律賓籍人口。